胆量从哪来?真传横劲上身法!不练这三道劲,拳脚再狠也白搭!

练武的人常说“有功夫,就有胆”,这话不假。真东西上身,人就像换了副筋骨,遇事不慌,见凶不惧,心里稳得像座山。有功夫,就有胆。这种亢奋,是先天被激发了。

但一定不能浪费,比试不是练拳,怎么兴奋,还怎么回去练,要把它消化在拳中,这叫捞着东西了。教年轻人练武要小心,得择人,狂人和愚人不能教,出去控制不住。

你以为没怎么,别人受不了,害人害己。练武先育德,真正立身的,除了拳,更要有德。看着身上不错,品德也得戳得住才行。遇事冷静,不沾火就着,练出来的踏实,方可言武。

图片

招式大同小异,拳意差别很大,意识不到位,拳就不到位。可这胆色不是凭空来的,得靠身上实实在在的“横劲”撑住。三道横劲一上身,拳脚就有了根,人也立得住。

练武练到一定火候,人会变得不一样。不是莽撞,而是骨子里透出的稳当。遇到挑衅,心里想的不是躲,而是“一动你就没了”。这种底气,是功夫上身的表现。相反,一见事就缩,说明功夫还没练透。

真东西能壮胆,但得会用,亢奋时得压住,把那股劲儿化到拳里,而不是随便动手。教拳的得谨慎,狂人愚人不能教,否则出去惹祸。武德比拳脚更重要,身上再硬,德行软了,终究立不住。

图片

招式大同小异,差别全在拳意。意识不到,拳就不到。好比上楼梯绊了一下,再走时自然加了小心,姿势就变了。练拳也是,开始得有意识训练,后来得忘干净,让身体自己动。

横劲就是这道理,它不是蛮力,而是结构。王字一竖穿三横,武学的主体结构也是如此:一竖劲配三道横劲,缺一不可。竖劲要直,横劲要平,斜了就不是横劲。肩、肋、胯这三道横劲撑住了,人才能稳如泰山。

什么是主体结构?躯干,一个竖劲,必要配三道横劲。三道横劲,就是主体结构。谁稳定,谁赢。横劲!使人稳定。不用劲可以,没有结构啥都不是。肩,肋,胯不仅要合,还要横。

图片

第一道横劲:开胯如撑船

胯是根基,两胯后开才是真横劲。前顶是逼,后开是横。直接横拉胯打不开,得往后掖,坠丹田,斜后方发力。胯开了,丹田坠下去,重心才稳,脚下才有根。横胯出不来,脊柱拉不直,尾闾不顺,劲就散。横胯像三角,外圆内方,撑得住劲,才能得大力。

图片

第二道横劲:开肋如张伞

两肋开张,胸椎才有支撑。楼盖得高,光有承重墙不行,还得铺楼板。肋就是人体的“楼板”,开张为横,收束助竖。打拳如撑伞,伞骨是两肋。掤臂不如掤肋,捋手不如捋肘。肋开了,背才能隆,劲才能透。肋条丝丝入扣,横劲自然生。

图片

第三道横劲:扣肩如锁门

双肩扣锁,外开是长横,内扣是短横。拆招要小窄肩,麻利干脆。肩头相合,肋弓开张,一长一短,互为补充。扣肩能包胸,校正胸椎,探膀时才能固根发梢。肩扣住了,第三道横劲才算到位。

图片

武术玩的是结构,没横劲,竖劲也立不住。三横一竖,功架才饱满。六合就是整合,横竖撑开,八面得力。缺了横劲,拳架就瘪,再猛的招也是花架子。练拳得实实在在做出三道横劲,结构成了,功夫才真上身。

练武不是比谁狠,而是比谁稳。横劲撑住胆色,德行压住狂性。功夫到了,自然不怒自威;结构稳了,出手就是雷霆。三横一竖立天地,江湖风雨任我行,这才是真东西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